台灣武藝研究部網軍
編審:郭應哲 撰
影片編整:楊淇勝
此一影像集錦,乃台南佳里羅漢化鶴及春桃鶴名家,黃煌彥老師所蒐集提供。
先論羅漢化鶴。此派武術流傳台南地區香科武陣甚久,卻也可以說是重現江湖,亦即:正式現身台灣傳統武術史界不過這三、四年。良以多年來彼等於香科武陣,鄉里互賞自我流傳,乃不知有漢。直到「台灣武藝文化研究協會」於2006年在台南縣麻豆舉辦為期三天,空前盛大的春節演武大會,此派傳人受邀會演,研究者如郭應哲老師對此支武術產生興趣,予以耙梳、比較及追溯,確定是羅漢拳與鶴拳合體,正式與當地武術家共同定名為「羅漢化鶴」,並理出幾個傳承脈絡,頗異風格,就其拳術特徵也有所初步釐清。這其中,台南市王緒拓老師導其先,佳里黃煌彥老師壯其行,而玉井朱文隆、王春連兄弟示羅漢拳原型之異,均與焉。其中,黃煌彥先生年富力強,拳技優美,一生熱衷投入,這幾年更潛心蒐整研究,大力傳授推廣,使此支流行卻也隱沒的優秀拳種,卻成了異軍突起於台灣武術界的新秀,黃老師功不可沒。
次論春桃鶴,乃台南市蔡玉(玉師)所傳,目前至少有許老養及黃熙煌兩支,許老養傳鄭寶珠等,於台南溪南寮傳人很多,黃熙煌傳黃煌彥等。觀其拳套名稱,如出洞、入洞、展翅、清翅、散肢、飛肢等等,我們可以說,乃是鶴拳本門。鄭寶珠老師或稱其為「白鶴童子梅花拳」,佳里地區或稱為「春桃鶴」,其全部拳趟之名稱可以連貫為白鶴出入洞覓食之全部過程,甚生動有趣。此支大弓大馬,大開大闔,鶴肢在手尾抖顫,出聲發勁威猛,拳架既美觀,聲勢又嚇人,在香科武陣極為流行。
今黃煌彥老師所提供,有乃師黃熙煌民71年的羅漢化鶴──「鱷魚戰港」;這是西港香名拳。王緒拓的羅漢化鶴──「絆龍戰」;這是此系的拳母。黃熙煌的春桃鶴「散肢」,此外其他當地武術人士演練,不同拳趟而各具特色,不再贅述。此外,我們特別呈現了當地宋江陣金獅陣排場行拳,上下場之行拳禮儀,是當地特色。更保留開館儀式中紅面獅的舞獅,也是黃煌彥老師所演示。我們認為,黃老師的獅味很地道,特別起頭牽罟(走圓場)初始走那幾個步,是略微側身而後腳掌不離地,拖曳而行,甚見功力,就紅面獅之藝,應是醇正的。附帶一提,當年黃熙煌與「佳里女神龍」一起「做場」。女神龍所練之羅漢化鶴,拳肢較小,勢較連環,而發力亦較短,風格很不一樣,留待以後再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