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請以「武藝」代「國術」之名略說

作者:
郭應哲/靜宜大學副教授
莊榮仁/文化大學講師
莊嘉仁/文化大學講師
楊正隆/文化大學講師
陳鴻祥/德育護理專科學校講師
鄭博應/國立體育學院研究助理

本文發表於「國術研究」/第六卷.第二期 1997年12月

  這其實曾經是一個宣言,曾經有那麼一剎那之間流露出幾個台灣武術青年的改革熱情。彼時我們都聚在陽明山,因為那裏有一個「國術組」。或者白雲山莊喝蘭花茶,或者吃燒酒雞、小饅頭,或者馬槽泡溫泉,倘佯陽明山之煙雲山光之間。討論的話題是「國術那ㄟ這樣?」「如何可以再起?」。「大專盃」往往是話題的開始。
  文內的主張很簡單,可惜這麼多年來,看的人不少,真正抓到我們文章主旨的人却不多,可能文字太艱澀。文中主張乃是:如果要與大陸仍然區別(當時仍未全面開放),那就叫個「武藝」;如果不管兩岸的敏感性,我們跟著對岸叫個「武術」也無妨。總之,「國術」不通;也不合時宜了,「國術」盡了他時代責任了(救亡圖存;李小龍啊哈!),可以功成身退了。
  這個看法,徐元民教授在他研究「中央國術館」的研究報告中也提到了,他們也認為國術,特別今天我們叫了個「國(武)術」,是不倫不類的。唉!抱了個朽木當神主牌,武人觀點難免於被輕。但是,最近消息,廈門大學倒把「國術」拿去用了,但他們主要是呼應「國粹」,趕大陸復古風潮;對岸名校,倒跟我們這邊遙唱起來了,真是「空谷幽蘭自然香(鄭曼髯語)」,歷史往往是出人意表的。但台灣同胞還是高明的,叫「國(武)術」,包山包海,豈不然乎?倚天一出,家族萬歲了。


本文請下載附件一
 請以「武藝」代「國術」之名略說.pd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