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4日 星期日

公告-國立臺南大學體育系民俗隊招生

 國立臺南大學體育系民俗隊,獨立招生將招收舞龍、舞獅、宋江陣等項目:

(一)報名期限:113 年 1 月 17 日(星期三)至 113 年 2 月 16 日(星期五)止。 

(二)報名方式:一律網路報名(網址:https://admissions.nutn.edu.tw/SAA/



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長兵器柄的運用--以叉為例

 

(解構名師名派--武術田調學)

[長兵器柄的運用--以叉為例]

我們在了解台灣武陣主要大項傢俬之一的叉(又稱耙),發現同義堂的重要傳承-彰化埔心陳厝厝楊家,他們的一趟叉,在[收式]的時候,居然是倒持叉柄,相當吸睛。



無獨有偶,網絡有一趟耙,也見倒持耙柄,卻是在[起式]。


長兵的柄,當然是有用處的,比如倒打等,這是很常見,也不難聯想與理解。不過,其實尚有[妙用]。

比如,用柄,走化對方的攻擊之後,突然矮身[推把],欺入逼近對方的脚前,則對方就難以取勝於我了。日本的大河劇[家康怎麼辦],恰好有這一個招式,確實巧妙而厲害;

台灣六合螳螂門的[梨花槍],也有一招[推把護膝],用法同樣可以如此喔!


我們對於台灣本土武陣傢俬的理解,還是有相當大的餘地。上述叉耙倒持柄的招式,不只是耍帥喔,它更是一種[隱喻],指向一個秘傳的妙用。

 *伏虎大耙 [起式]是倒持耙柄。


*叉的柄,用得不錯



本文轉載自YZ Kuo臉書 <解構名師名派--武術田調學>系列文章

文章出處:

(20+) YZ Kuo - (解構名師名派--武術田調學) [,長兵器柄的運用--以叉為例]... | Facebook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山東國術館--太乙劍

撰文/東海大學郭應哲教授



這趟劍,特別的是有[換把劍](1:50)及[雙手劍]。因為我受的訓練,在<昆吾劍>收式的將近,有一個雙手劍;在大槍術則有所謂換把秘技;所以我就特別注意這趟劍。

一個在南鯤鯓表演的機會,請太乙門葉靈毅老師專程南下演示葉老師演練得非常流暢而忠實 不容易;一快也!

記得那一天,他穿著功夫褲,一衫掛子,背著劍囊,施施而來,真是一派瀟灑!

南鯤鯓是王爺大廟,全球分靈據說超過兩萬,承蒙他們的接納與熱情,我們在南鯤鯓辦過幾場研討會及表演,讓各路武術家跟當地武術武陣交流得很暢快。


本文轉載自YZ Kuo臉書 <我在武林>系列文章
文章出處:

二甲太祖拳大刀

 撰文/東海大學郭應哲教授


(我在武林)有過一個[傳統武館藝陣文化名師耆老珍稀影像記錄];時間在2008年4月20日,地點在台南南鯤鯓代天府。

分享比較很特別的一趟大刀:二甲太祖拳的。他們對於這趟大刀,特別的看重,自豪,甚至不傳出庄頭,屬於秘傳。在演練的時候,也要慎重的獻刀,淨符。
這趟大刀,確實風格獨特,在台灣的南派武館,相當的罕見。為什麼這麼說?初步一個理解:
幾個特徵:
1.整體的刀法運用,借助擺盪;與一般習見的大刀法,大異其趣。故其身形曼妙,步法靈動。
2.舞花旋轉,重複多次,顯見這個舞花式,乃重要招式。
3.加上有許多跳躍,這在南派真的少見些。
4.為了舞花的動作,搭配了兩手靠近在刀柄中間的拿刀法(持把的方式),也屬少見。
這個影像相當難得,因為二甲太祖拳甚為自秘。更難得是完整套路演示,攝影也算清晰。
此刀分為上下兩部份,上:陳龍泉演示,下:張盛強演示。


本文轉載自YZ Kuo臉書 <我在武林>系列文章

文章出處:

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

台灣的丈二技藝-儀式性及技擊性

撰文/東海大學郭應哲教授


我們基本認為,台灣的丈二,兼具儀式性及技擊性;在技擊方面,複合幾樣兵器,略為:

1.有棍術,故每多橫掃動作,所謂棍打一片。
2. 有槍法,可以見到槍法之封、閉、攔、拿(拏)等技法。
3. 好像狼筅,多右手在前,似乎有前頭原本沉重,須力大之右手支持之遺風,戚繼光《紀效新書》論及使用狼筅之人「要擇力大之人」,此外,狼筅用法雖有利刃置前之突刺,但重要更要者在遮隔阻擋,丈二於突刺之餘,每多大幅度之揮掃,亦令人產生與狼筅相似之聯想。
然,與大槍術相當偶合,毋寧是丈二的核心。日前看到 陳建中 少年師,演示了鳳山館五套丈二之中的第五套[五門],覺得是相當優異的丈二套路。我們嘗試用大槍的招式名稱,予以理解,似乎並無太大的杆格,公諸同好指教!
這趟大槍,除了招式都是具代表性的,之外,功力的鍛鍊,也很重點。

*鳳山館 丈二 五門(陳建中演示)

2023年10月5日 星期四

〈我在武林〉陳進山老師 少林六合槍

撰文/東海大學郭應哲教授



 (我在武林)介紹一下台灣很常見的、深受推崇喜愛的少林六合槍。

估計這趟槍法,來台的老輩武術家們,常常都會,很可能是相互換藝使然。比如我們今天附上的影像之一,台南市陳進山老師練的,是張世榮所授,張老師是成都鄭懷賢門下。之二,是文化大學國術系張世博老師演示,是孫紹棠先生所授,孫老師算是青島國術館系統。又如昨天提到的武壇劉雲樵老師那邊,起初也是練的這一趟。

我們可以這麼認為吧:這趟少林六合槍,保留了很早期的北方槍術一些典範型的招式,可以視為一種摘要,實在彌足珍貴。

陳進山老師練的,可能是比較原始的版本,他扎槍的方法,也有些不同;而孫紹棠老師教很廣的,據悉加入一些跑,更加的好看!

*台南市陳進山老師演示,張世榮授(鄭懷賢系)

https://youtu.be/NI4GnBqcpcM

1989,文化大學張世博演示,孫紹棠老師授

https://youtu.be/_jYcGA00Gxk




文章來源:台灣武藝文化研究協會FB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a6pL38sC94Qon8u8A94btkP4rAq1Q4q29yXuFMP73CEPLErz1tC7o264bPvHoX89l&id=100064702715020 


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劍訣

文/東海大學郭應哲教授撰

劍術另一個跟道教文化密切關係的是劍訣。道經上說:「捏訣者,所以通真制邪,役將治事」;故而劍訣這麼一捏,是可以趨動神差鬼役,差運神通,驅煞制邪的。當然,這是在道教科儀上說,如果在劍術上也這麼認真的去看待,就太沉重了。不過,交代一下這個關係是必要的,令學習者知之,可以起幾分恭敬之心,心誠則事成。道教的劍訣,是大指壓住無名指及小指,並且大指按住小指的第一、二個指節之上,當然,食指中指要併攏而伸直,如圖一。
圖一
但劍術的劍訣,就不必如此,因為那樣的捏法,會讓整個手掌緊張,所以可以只要輕輕的大指按著無名指的第一節處,小指也隨著無名指曲著,同樣食指中指要併攏而伸直,如圖二。劍訣最好不要輕易鬆開,否則舞起劍來,會有些不雅觀。劍術上的劍訣,一班說有三個功能:
一、  美觀,比起五指隨意鬆散要好看些。
圖二
圖三
二、  技擊上,可以意隨指動,也就是意有所指,指向攻擊處,如圖三。此外,在攻擊上,用到勁了,輕輕搭一下手腕或小手臂,則可以瞬間增強巧勁,如圖四。另外有人認為可以點穴,這我們就不知道了。
三、  維持平衡協調。
不過,很多名家大家,在劍術上頭,卻不太捏劍訣,有的捏得不標準,有的根本就不捏,如圖五。

  但不管如何,練起劍來,捏個劍訣,就與刀完全不同的feel了。比如老的太極劍趟子,一起頭那個三環套月,搭配劍訣行走,是很優雅的。見圖六、七。
圖四

圖五

圖六


圖七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七星寶劍布神威

/東海大學郭應哲教授撰

正一教主張天師,
右手持七星劍
道教與劍的關係,根本密切無誤。在科儀當中,舉凡高功(道長)行法,不論是咒語,書諱,取氣,焚符,召喚神靈護法,或者施食煉度打破地獄等等,均要以劍相配合。所謂「代天行化,布令宣威」,全憑三尺法劍。比如雷法驅役,要唸「左手握驅邪院印,右手仗三昧火精劍」;又如劍咒云:「吾劍非凡之劍,就煉堅剛,七星挾旁,踏躡北斗,跨踞魁罡」。
也因為劍如此重要,不論正一、靈寶、上清三派,在傳授法脈上,均以法劍為重要信物。比如張道陵,龍虎山張天師,乃得神人授劍,太上老君授張道陵「三五斬邪雌雄二神劍」,於是張天師的法像,除了有法印之外,必是「右手仗三昧火鈴北斗神劍」。我們在上文,不斷看到有北斗七星劍,這在道教信仰中,是甚為關鍵的。總的說,北斗七星的天文意含,帶給道教威神力,也帶給劍威神力。北斗七星的信仰,是具相當根本意含的,用現在的話來說,繞著北極星而旋轉的北斗七星,以及七星外圍的二十八星宿,在北斗七星這麼一旋轉,就開啟了宇宙的萬能,創發了天地四時萬物生機。這其中代表性的道教神祇就是玄天上帝,亦即北極星君。玄天上帝的法像是披髮(象徵修練天真),仗七星劍,另手持印訣,一指向天。,而腳踏玄武靈獸。玄武靈獸是四靈之一的北方神獸,它是個龜蛇合體,而實際乃來自二十八星宿之中,北方的星宿群顯現的圖像;包括了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個星宿;換言之,這七個星宿共組成一幅玄武的圖像。這個以玄天上帝北極星君的意象為代表的,乃是深信包括北極星、北斗七星、二十八星宿的無比神奇大能的信仰,在《史記》之中就已經表現得很有系統了。七星劍,等於是這個無比大能的具體象徵,絕不可等閒視之。
玄天上帝,披髮持七星劍,
腳踩龜蛇合體之玄武靈獸
漢瓦當上的玄武,玄武實乃28星宿
北方星宿群之圖像
所以,《廣黃帝行記》中說黃帝鑄劍,上面紋以天文之象,又如《抱朴子》記載,鑄劍均採天地精華,更以童男童女進火,方才劍成。在中國概念中,劍就是這麼神秘、奇妙!
傳說伍子胥逃亡時,被漁夫所救,無以為報,解下佩劍贈送漁夫,伍子胥說:「此劍中有北斗七星文,其直(價值)百金」,這是個好例子。

台中大甲武館欽習堂
銅人簿記載的七星圖

正一派道士用劍

28’30”小法道士使劍畫符   38’20”小法道士切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