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南派丈二居然有北派槍法的吞吐祕技─論台灣武術之丈二棰(以豐原謝祖錫及西螺廖建智老師之秘技為例)

台灣武藝研究部網軍

召集人兼編審;郭應哲
(本文主要撰述者)

研究員:陳文雅、李邦豪、廖培成、羅永昇、黃秉藩、陳昱超、朱玠昱

影片編整:楊淇勝

     丈二,在台灣或特別稱呼丈二棰,乃是一種儀式兼技藝性,二者並而有之的獨特台灣傢俬。所具之儀式性功能,在台灣武術文化中頗為隆重;而有所具之技藝性內容,又極為豐富,故丈二在台灣武術文化中,非同小可,不能不大書特書的。

  在儀式性意義中,通常出陣以它為前導,而排場以之為收尾;收尾,在台語發音與「收煞」偕音,故而,丈二在台灣武術文化中,是具驅邪除煞之地位的。此在民俗學上叫「厭勝」,意義非凡。並且,若動到丈二,往往,甚至一定要老師父或門下得意門生下場,則又有顯示身分以及功力高強之雙重意義。

  有人認為,丈二棰乃是所謂「殳」之遺跡,間舉《武備志》之言為佐。《武備志》云:「殳為古之兵器,長一丈二尺,以木為之,前細後粗,鋒圓無刃」。然而本地之丈二在儀式上之意義已如上述,在技藝上之意義,也遠非如此單純,他其實是綜合多項兵器及技法之多面向兵器,我們分析如下:

    類棍,故每多橫掃動作,所謂棍打一片。此外,每多右手在前,左手在後,乃以左手為支點,以右手施力。

    類槍,確有類似槍之封、閉、攔、拏技法,不過,北派槍法皆由黑鷂(陰手)、白鷂(陽手)變化,丈二則較不明顯。也有部分武館左手在前,右手在後,也就有相當類似槍法之扎了,然較無「砑槍」之發揮。如依彰化縣老拳師江榜之丈二技法,北派之白鷂閉,本地丈二叫左割;北派之黑鷂封,本地丈二叫右割,是技有同法。

    類狼筅,每多右手在前,似乎有前頭原本沉重,須力大之手支持之遺風,戚氏《紀效新書》論及使用狼筅之人「要擇力大之人」,此外,狼筅之用雖有利刃置前之突刺,更要者在遮隔,丈二於突刺之餘,每多大幅度之揮掃,亦令人不得不產生與狼筅相似之聯想。而《紀效新書》持狼筅之圖示,均右手在前,也是佐證之ㄧ。然值得附帶一提的是,台中市北派名宿王爾昌之「陰把槍」,左右手可以迅速互換,固扎槍不一定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右手在前左手在後也可以。

    多有抖桿子之訓練,後手推送出去,前手合後手而一同抖動之並往上翹,此乃丈二最富地域色彩之處,主要係一種功力訓練及展示。在宋代武舉制度上,有一項列為考試項目,名之為「翹關」者,與此法相同。就技擊意義上總觀之,丈二既是功力輔助器械,又兼有棍、槍、狼筅等之用,允稱本地最具代表性之兵器。當然,其技法也具南派武術色彩,在棍槍技法之運用中,多不用身形步法,比如扎槍不類北派大槍,以腹部緊靠槍根之運轉,並配合步法(在劉雲樵老師ㄧ系叫「鴨踏步」),故手臂之用更為吃力。

        此影像乃豐原東山堂玉麟金獅陣嫡傳謝家之謝祖錫老師所示範之丈二棰,技法嚴謹,攻力甚深。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吞吐棰法(一般說為「倒吞棰」)。與北派祕技「長兵變短兵」,見諸戚繼光兵書之法,居然完全吻合。此種北派祕技,我們曾聞之於劉雲樵老師,此外而似乎也只見諸於張詳三老師的「梨花槍」之中,初次在台灣見到,真是也「倒吞」了一口氣,「禮失求諸野」,誠不我欺呀!

       謝祖錫老師之技,多年前就見其顯露了,此外,西螺「勤習堂」也有此技,倒是在201012月,「台灣武藝文化研究協會」舉辦之「台灣武術文化節IN高雄」才見芳蹤,由廖建智所演練,古技揭秘,堪稱盛事。

(參考郭應哲<兵器總論>《一個被遺忘的武術原鄉大甲》,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民91年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