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順之成人,逆之成仙──順逆呼吸之我見

台灣武藝研究部網軍

召集人兼編審:郭應哲

研究員:陳文雅、李邦豪(本文主要撰述者)、廖培成、羅永昇、黃秉藩、陳昱超、朱玠昱

  呼吸,即吐故納新是也。

  歷代修練法門無論初階或高階都要由此入手,由相對較無意識、無規律的呼吸藉由有意識的系統訓練後再轉變成為無意識、有規律的呼吸,如逆呼吸法。

  「順之成人,逆之成仙」,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有關順逆各家都有許多的說法,這裡我們取順逆呼吸之說。順逆呼吸,都是指腹式呼吸。以腹部的凹凸作區別,文武火亦是如此。在武術中,多半以逆呼吸為主,眾所周知的內家拳種太極、形意、八卦更是如此,內家講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吹呴呼吸之間必有法度,「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嚥,水火相見」,無疑是最佳注腳之一。

  用小八極來說,站樁定式練鬆沉、練呼吸,逆呼吸放鬆,順呼吸放沉,意隨氣上下,周身鼓盪,使「氣遍周身不稍滯」,在這個站樁的過程便是在練六合。所以練拳、養生是輕鬆自然的,但是並不是漫無目標的,說穿了就是要「中正安舒」,這是可以通用在大部份的拳種的原則。

  也許有人會問「有的拳不一定要逆呼吸,也有的拳不太要求順逆呼吸。」我的看法是,就算是自然的呼吸練久了就會有個規律產生,不按這個規律練人就會渾身不對勁,不信的話可以用氣喘如牛的方式或是不以腹式呼吸的方式練習站樁,我想結果是可以想見的。即便是以順呼吸的方式來練,久而久之還是會自然而然轉變為逆呼吸,當然這要在符合鬆沉整勁的條件下來練習,若是只在呼吸上糾纏不清難免會有掛一漏萬之憾。

  例如,一吸便提,提的是會陰,那麼會陰要怎麼提?氣氣歸臍,又該如何歸?諸如此類,若只有著重在「呼」、「吸」的話怎麼能體會到「氣遍周身」?所以整體觀的概念是很重要的,現代練拳或養生練的、養的無非就是種概念,只要基本概念正確建立了施行起來自然事半功倍。

  近年來隨著文明病、亞健康觀念的興盛,國人對自身的健康越來越重視了。練習傳統武術及健身的人也增加不少,但是要更上一層樓的話,練的太少終究不行(有興趣的可以算算,本文出現多少個練字),不深入研究當然更不行。禪宗云,明心見性,不假外求。觀念,是研究的基礎,本文寥寥數語雖短,旨在拋磚引玉,百花齊放,眾家爭鳴,老生常談我也就這麼一說。


延伸閱讀
中華氣功大典
內家拳諸論文(古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